小程序后臺悄然上線了“小程序評測”功能,只要符合“性能、運營、用戶”三個維度的標準,且通過人工審核,就能獲得種種福利。
實際上,在我們推出“小程序商家問卷調查”中,有超過一半的開發者表示,想要有一套明確的指標,來衡量評判自己的小程序。
小程序評測功能正式由此而生,那么這項評測功能,能滿足開發者的需求嗎?
1.想要達標,請處處留神
從后臺我們可以清楚看到,這次的新功能主要從分項評定和審核評定2大部分。
其中,分項評定包括:運營指標、性能指標、用戶指標。
運營指標:分為達標或不達標兩檔。近3個月內0違規,視為達標;反之,則不達標。
也就是說,小程序在90天內不違規,亦或是不被投訴才算達標。
性能指標:分為優秀/良好/一般/待優化/急待優化共5檔。將從啟動、頁面加載、JS接口、網絡、多媒體性能以及體驗評分綜合評估結果。
從我們了解到的情況來看大多數在線的小程序,都能達到一般/良好的標準。
用戶指標:分為優秀/良好/一般/待優化/急待優化共5檔。將從用戶成長、用戶粘性(用戶留存、使用頻次、主動訪問)兩個維度綜合評估結果。
審核評定也可以理解為人工審核,是小程序評測體系里門檻更高的一項,一不留神就容易“犯錯”。
我們總結了4個平時覺得“無傷大雅”的玩法,但現在對會影響評價的要素。
①該小程序在非需要的情形下,一進入頁面就強制要求授權登錄,或需須授權登錄后才能使用任意功能。
這是小程序常見違規玩法之一,「風火遞」創始人劉赳告訴我們,雖然分項評定全部過關,但人工審核“失敗”,其原因是用戶進入小程序,需登錄后才可體驗。
②小程序一進入后強制要求使用本小程序以外功能,才能體驗后續服務。比如需關注公號等。
③只做分發(如跳轉各種小程序,或信息展示分發等),而沒有其他功能服務的小程序。也就是所謂的小程序2次跳轉的玩法。
當小程序全部達到要求后,綜合評定將會出現“達標”的字樣。這時小程序可獲得2項福利:
①2小時極速審核。周一到周五,9點-21點;周六日,9點-19點,皆可享受快速審核服務。
②內測功能體驗。微信會不定期開放部分接口,功能特性的內測,達標的小程序則有機會提前體驗。
值得一說的是,“小程序評測”功能目前僅限小程序使用,小游戲暫未開放。
2.竟然沒有一款小程序達標?
實際上,通過對微信小程序能力長期的跟蹤解讀,我們看到這樣一條清晰的產品設計邏輯:找到痛點,以價值觀驅動,用產品設計的方式來倒逼開發者解決問題。
這一次推出小程序評測服務,背后的解題思路也不例外。
1.讓開發者更加了解自己的小程序
過去,小程序開發者想要“認識”自己的小程序并不容易,因為微信只提供了『小程序數據助手』這樣的數據分析工具。而累積訪問用戶、DAU、留存率等運營指標,只是更終的結果呈現。
那么,自家小程序的短板在哪里?是啟動速度還是頁面加載能力?整體的體驗如何?有沒有量化的指標?對于這些問題開發者們一直存有疑慮。
所以,微信通過小程序評測功能,為所有開發者提供了一套更加全面、具象、清晰的產品評測標準。
通過這套方案,開發者可以對自己小程序的“健康狀況”作出診斷,從而找到明確的優化方向。
正如「遞名片」創始人宋敏杰所言:
“‘運營指標’可以規范開發者,之前有人說微信小程序的運營規范不明確,這個評測體系其實就是將運營指標逐步清晰、量化。而‘性能指標’可以幫開發者更明確地定位一些優化點,其實我們開發者有些時候也搞不清一些實現方案怎么更好,有官方的指導,我們效率當然更高。”
同時我們注意到,小程序可以在運營指標中看到過往的違規記錄,這背后的深層次含義是:微信團隊在試圖闡明,他們對優質小程序的評判標準是什么,哪些行為是被鼓勵的,哪些是被禁止的,從而讓曾經模糊的規則邊界漸漸清晰起來。
2.“搜索”是新功能的附加值
小程序評測不僅對現在有參考意義,未來的想象空間一樣可期。
在我們的問卷調查中,有68.1%的商家表示,更希望小程序幫助其拓展流量市場。但眾所周知,微信堅持的價值觀是流量去中心化。那么,又該如何對優質的小程序進行流量扶持呢?
答案可能是搜索。
張小龍在年初的微信公開課Pro上曾表示,“搜索應該是小程序一個主要的線上流量來源”。
所以,雖然目前沒有明確的規則說明,但將評測體系與搜索排名權重掛鉤,使綜合評分達標的小程序獲得更高的排名權重,從邏輯上說十分合理。
從開發者的角度看,優質小程序搜索權重靠前,曝光機會增加,可以截獲更多自然搜索流量。而搜索的流量更加精準,留存率要高于其他場景。
從平臺的角度看,提高優質小程序搜索權重,也是對搜索結果的優化,從而反哺用戶體驗的提升。
這是一個邏輯自洽的三贏局面,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,以前搜索權重是用戶習慣跟好友推薦,未來搜索權重會與小程序評測功能有很大關聯。
3.優質小程序的標準到底是什么?
不過,理想很豐滿,現實很骨干。
令人意外的是,在我們采訪中,下至幾萬用戶的中長尾小程序,上至諸如「小打卡」、「步數寶」這種百萬日活的頭部小程序,甚至還有騰訊旗下的「騰訊小經費」,竟無一家綜合評定達標。開發者對我們感嘆:“‘優質’的標準,真是讓人難以琢磨。”
收集大家的反饋,發現未達標原因可以歸納為兩點:
頭部小程序常在“運營指標”上折戟,而中長尾部小程序大都沒邁過“用戶”這一關。
詢問原因,大家認為是因為“微信對優質小程序的標準有些高”,正如前文提到,運營指標的通過標準是3個月內0違規記錄,容錯率很低。
而“用戶”端未達標,有可能是因為評測主要根據2月份的數據,正值過年放假,小程序的用戶總體活躍度較低。
看來,想要性能、運營、用戶“三項全能”,確實不易。
更重要的是,高門檻需要強刺激驅動,但從開發者的反饋來看,「快速審核」和「功能內測」這兩項福利仍聚焦于開發層面,多數商家不怎么感冒。
比如,有開發者告訴我們,以電商為主的模板小程序,更新貨架,更改圖片都無需審核,并且內測新功能也不是首要需求,商家更愿意等別人有成功案例后,直接套用。
從我們的調查來看,商家還是更注重于流量和轉化,或許公開課上曾提到的另外兩項福利「廣告信用金」和「優質小程序推廣」上線后,情況會有所改觀。
可以看到,大家對小程序評測功能看法不一,未來微信會如何優化改良,還需要時間來證明。
閱讀本文還閱讀了